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

初探虚拟社区的定位和价值

这里先明确一下前提:什么是虚拟社区。

在这里,定义虚拟社区(以下简称为社区)是一类以侧重用户之间互动为主的网站。其主要的内容为用户提供,并提供用户互相交流的工具。

社区和Web 2.0的区别
要看看社区和Web2.0有什么区别。早期的交互式社区为什么不被当作是Web 2.0的典型代表呢?早期的社区、论坛,主要是以“话题”为组织形式,用户围绕话题进行讨论。而Web 2.0主要是以人为中心,将读者作为参与者,作为网站信息形成和传递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所以,早期的交互式社区,也仅限于BBS的形式,只有发掘了人际影响,才能被称为社区。

社区的着重点在于人际关系。而在人际关系中的距离感,是社区发展的关键。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存在若干距离因素的。比如亲近的朋友,略微疏远一些的朋友等等……而若要把握好用户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感的拿捏就非常重要。国内的SNS网站走入的一个误区是,让朋友之间的认识变得非常容易,而实际上,当所有的朋友对你都同等重要的时候,他们也都不重要了。因此,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的定位
这里主要说的是,社区不是狗皮膏药,也并不是什么样的应用都适合采用社区的方式来做。社区并不是用户贡献内容的自发布平台,社区的侧重点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人际这一块,也只有在这个方面进行拓展的,才能被称作社区。也即,社区其实是一个SNS为基础的内容发布平台。社区并不是交友网络,更应当有用户提供的话题作为内容的支撑。而话题、内容等,都是沟通用户的桥梁和媒介,核心在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没有互动需求的,或者是基于话题的互动,不适合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社区的形式。这些应用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所有用户对内容本身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对内容的提供者并不在乎。

社区的价值
社区无数用户的贡献内容为社区带来了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新用户的吸引、PV增长带来的广告收入方面。但是,社区的潜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因为社区主要面向的是人际交互行为,因此,社区价值来源于对用户习惯的采集和数据分析。

广告。通过对用户访问习惯的采集和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地广告,这个比一般的页面广告价值更大,成本更低,对用户影响更小。
用户群体划分。在分析用户访问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对用户进行群体划分,将具有类似兴趣的人聚合在一起,并为他们的交流提供空间。进而用户之间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放大,更可能在交流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而不仅仅是充当看客。
小众爱好和需求的满足。在人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一些商务信息得以传递并得到放大。成为整个受众群体的需求并形成热潮。
头晕先写这么多吧。

2006年9月27日星期三

再谈SNS和社区等

SNS再度被提起,我简单说一下想法:

SNS只是一个功能块,其应该为现实社会中关系的互联网拓展,而不能作为一个单纯的产品。假若SNS真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反馈,则SNS就成了名片夹。

要想在SNS中挖掘出价值,必须让人常来,常关注。因此,北城的digg机制是 值得参考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作为一个网络服务,SNS要真正可以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一个一个的小圈子,通过圈子里人的互相交流而产生价值。比如,现实生 活中的咖啡馆聚,用户聚集在一起的讨论,完全可以在网络上组织或者进行。更比如,一些话题的推荐等。在天地人大上,可以考虑走如下的路径:将现在简单的好 友列表分组,不同类型,和自己有不同交集的好友分别属于不同的组,然后,把某些话题(在BBS内就是一些好贴)在组内推荐,他人可以经常性地在一个固定的 地方看到他人的推荐。当然,滥用这样的功能是需要被限制的。为圈子开设俱乐部版面,让用户可以在上面对好贴进行交流,更可以产生新的话题。圈子采用邀请认 证制度发展。这样,才可以把SNS中的简单邀请加入的弱联系,变成有共同兴趣爱好和话题的强联系,成员之间的联系不需要借助介绍人完成,才能真正带来SNS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什么交友、商圈可以涵盖的了。

有社区,有圈子,才有SNS存在的必要,否则,SNS真就成了一夜情的工具,成了名片夹。但是,现在就算成为一个成功名片夹的SNS基本不存在。

在中国,要想成功超越Orkut等业界巨头的SNS,或者是一些巨头筹划中的SNS,很难。而制作SNS成本偏低,互相之间无法沟通,就造成了SNS整体利用率低下。因此,单纯的从SNS来做SNS,不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发展思路。应该也只有从现有的人际圈子出发,做一个服务于现有关系网络的联络沟通工具。

当 前SNS可能做的点,在我看来不能以招聘为主要目的,招聘只能是在有规模的SNS上展开的附属业务。对招聘的需求少,找工作的人找到工作后可能就不上 SNS了,这样功利的用法不是SNS所需要的。那SNS应该着眼于什么呢?维护虚拟的关系。在BBS、Blog上遇见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被邀请加 入圈子,从而维系住这个虚拟的关系。并且,通过SNS中强调的“人”的真实性,也可以从动机上激发用户爱惜自己的ID,爱惜自己的名誉。

做SNS的,如果简单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单纯的产品,而不考虑和其他网络服务结合,就是死路一条。而没有考虑发动用户之间的互动,还让自己的SNS中的关系网是弱联系状态,就来做招聘猎头,也没有搞头,走着看吧。

2006年9月18日星期一

社区不是一天建成的(3)

终于可以继续这个系 列了。这里说社区,自然不能少了六度分隔理论和二八原理。关于六度分隔和二八原理就不多说了。关键的:要找到社区中的关键人物。这个关键人物,包括了社区 内容的活跃创建者,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连接者,还包括具有某方面特长,可以为连接者提供信息来源的专家。这三个是不同的角色,可以由同样的用户兼具。

内容创建者,是广大的用户,而乐于把自己的事情放到网上和他人分享的,就是活跃用户,值得管理者关注。这些用户创建了内容,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带到了网络上,是社区系统中的信息提供者。

专 家是具有某些方面特长的社区用户,对于社区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自己的专业结论,推荐好的信息给他人。专家往往也兼具内容创建者的特色。因为专 家的知识背景,其信息的价值将比内容创建者的价值高很多。例如,在天地人大技术版面出没的“大牛”们,解答电脑问题毫不懈怠,具备圈内的威望。

然后是连接者,连接者是多个圈子成员的交点,他兴趣广泛,影响力也大,被众人所认可,是社区中的明星人物。他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新事物敏感,但是他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有价值信息并加以传播。

社 区不断扩大,超过一定规模后,自然会涉及到圈子/团体的划分,以保证用户的交互度和黏性。一个人在一个圈子中可以交际的面是很有限的,他也只能认识有限数 量的人,同时和更少的人保持亲密关系。保持亲密关系的人聚拢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圈子。而聚拢这些人的,往往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诉求,共同的认知等 等。而天地人大当前所处的位置,俨然适合多圈子并行发展。

个人要认知一个圈子,加入一个圈子,再被圈子里的其他成员认知,需要时间,因此,一个圈子的形成,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一个成型的社区,应当是存在多个话题核心的圈子交叉并存,同时能够保持圈子的活跃,每个用户分别能够找到一个以上的圈子以参与。这些,也需要时间积累。

圈 子之间,依靠连接者保持着联系,而一个信息开始只能在一个小圈子内部传递,却难以传达到圈子外,形成对整个社区的影响。在这里,社区的一个核心基础,就是 应该具备发现以上三个角色的能力。这些,是可以通过对用户访问数据的统计得出的。而把握数据的社区,可以有针对的发掘有效宣传渠道,通过最少的代价完成信 息的传达。这样就是商业模式,把“口碑传播”这样一个不可见的过程显化。

非常感谢ox毕业论文“天地人大用户群体发现”提供的线索。

2006年9月4日星期一

Wiki要如何发展?

用于梳理自己的思想,同时解答夏侯的疑问。

首先,百科的Wiki,一个Wikipedia就够了。理由如下:

  • Wikipedia包容万象,其GFDL的授权和NPOV也决定了这个百科属于人类社会。
  • Wikipedia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和极高的声望,拥有马太效应。
  • 用户在选择查阅的时候,往往将Wikipedia作为一个可信渠道。

但是,WIkipedia也同样存在着问题,主要有如下:

  • 知识的更新速度现阶段很可能是快于Wikipedia的积累速度,因此,WIkipedia中的知识和现有知识的差距在扩大,但是,扩大的速度应该是随着参与的人的多少以及参与者的层次的提升而逐渐减缓,直至差距缩小。
  • 庞大的知识库,几乎完全依照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条目进行分类的操作,耗时耗力。同时也正因为其管理的开放性,导致了无序性,将有许多工时消耗在纠正本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上。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将随着条目数量的增长而提高,最终阻碍了知识库的更新。
  • 无法给专业人士更高的权重,但是,Wikipedia力求成为一个引用可靠来源百科,而不是“书写”知识的百科,是可能回避关于准确性的问题的。但,将专业人士的看法和业余爱好者的看法并列,是不合适的。
  • 主要发源自英语地区,很可能造成语言霸权,影响其他语言知识的积累(许多中文条目直接翻译自英文条目)。

综上,Wikipeida这样的全球性的协作项目一个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多一个,更没有空间容纳其他类似的网站。

然后说一下专业的Wiki应用。

在Wikipedia外,还有多种Wiki应用的空间。根据我的了解,最成功的应用主要在开源项目中。开源项目本质上就是一个多人协作的项目,因此,方便进行多人协作的Wiki模式,自然成为合适的文档创作工具,由此可以看到,许多项目均采用Wiki来构建自己的网站,并取得了成功(成功协助了项目进展,积累了项目的文档)。并且,超文本系统对于开源项目的说明是很有好处的。

再有,个人Wiki站点应用,和Blog比较类似,但是其有更为方便的版本控制和超链接,方便个人进行知识整理,比如记笔记。或者在小组中进行文档协作的时候应用。这在国外有小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内由于搭设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至少来说需要一个虚拟主机),所以不容易推广。

然后是针对某些领域的专业Wiki知识库,和Wikipeida是比较类似的组织,但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可以聚拢相关知识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协作,积累不会被Wikipedia收录的知识。wiki.ccw.com.cn就是这个类型的,在对Wiki了解的人的基数小的情况下,是可能聚拢同兴趣的人建设成一个具一定规模的社区的。同样,一些聚焦在美食、旅游方面的Wiki,也有前途。但是,这些Wiki站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百科模式上,更应该追求功能上的拓展。

Wiki究竟可以如何产生价值呢?

就不说知识的积累了,主要看看Wiki可以带来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

  • Wiki对搜索引擎相对友好,在某些条目中包含的网站的点击率,会高于一般的搜索引擎。随着搜索引擎作弊情况的加重,人工分类的Wiki站点将胜出。
  • Wiki中积累的内容,可以为其他网站提供知识库支持,提高网站对读者的友好度,读者在浏览时对网站上的某些关键词不太明白,直接点击就能在Wiki中查看到相关的信息。
  • Wiki可以对相关关键词销售针对性广告,不过需要将广告明显区分于内容,提供中立信息,树立口碑,是Wiki成功的关键之一。
  • Wiki中的专业作者可以提供针对性咨询,例如,医生可以提供诊疗服务等,以解决一些公共性的Wiki说明不了的问题并可以收费。类似的,提供留学咨询等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模式。
  • Wiki可以作为小组成员分享知识,协作性写作工具。这个很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然,现在也有其他的工具可以进行协作式写作了。
  • Wiki为一个社区提供积累工具。社区的人员可能会不断变换,但是,一个方便更新的知识库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中如此,在一些专业社区更是如此。精华区是过往的做法,但是,精华区完全由版主维护,同时也完全依据版主的分类习惯进行,难以面向用户的需求。而Wiki可以多人协作,更能把讨论精华以更友好的形式予以呈现。

主要就是如上这些,我觉得都是很有前途的应用方式。

然后,看看Wiki的建设,兼答夏侯对于我的Wiki建设模式的疑问。

首先,Wiki的本质是一个社区,一个创作社区。上面有活跃用户,也有偶尔修改文章的不活跃用户,都是很类似的,只是社区以话题为中心,Wiki以条目为中心。所以,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前,我的Wiki需要速度,因此,必须进行积累和铺垫,必须通过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也希望通过活动来吸引更多喜欢Wiki的人参加。其实,Wikipedia也有各色的活动,只是少有物质性的奖励而已。

当前,只有在有着丰富内容的基础上,公众Wiki才能走上自发展的道路,这和婴儿刚出生也许需要呼吸机是一个道理。

差不多了。哈哈,欢迎大家光临计世网Wiki频道

2006年8月28日星期一

关于社区的一些思考

还是觉得社区的东西需要总结一下。
社区和一般的网站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和门户类的网站,社区自己本身并不容易产生信息,主要信息来源是外界。而随着社区的发展,朋友圈子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信息,并得到朋友的反馈,由此社区可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如果一个新人来到社区,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看,参与不够,而随着看到的信息的增多,对社区感情加深后,应该会发文,发文的目的就是争取认同感,寻找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
社区的根本在人,因此,社区如果希望发展壮大,必须要抓住用户,不得做任何损害用户利益的事情,包括出卖用户资料,发布烦人的广告等,还包括不应当有店大 欺客的事情,虽然说调和用户之间矛盾不容易,虽然说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不容易,但是,要想到,虽然面对的是少数人,但是,也会被多数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社区的发展,还在增强用户的归属感,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心得,多发言,这样才能培育一个欣欣向荣的社区氛围。而鼓励发言所应该采取的形式需要考量。需要鼓 励的不是水文,不是对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而是那些切实抒发感情,传达信息的那类文字。而水文造成的“气氛好”,也仅仅是少数人的表面活跃,最终 失去的是那些潜水用户转变为活跃用户的几率⋯⋯这样在长期将对社区造成损害。拿当前的例子来看,例如人大在线,在水化之后,失去了很大一批核心用户,其有 价值信息来源就逐渐萎缩,最后沦落为少数人沟通交流的地方。不得不引以为戒。
先想这些,不成系统,随性而为之。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六)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天地人大速度快,是人大的BBS,具有归属感。这一切都不应该放弃,需要继续完善 天地人大作为人大信息平台的角色,加强和学校有关机构和社团的合作。对学校而言,提供一个简单的说明手册,让教师也可以方便使用天地人大这个平台,班主任 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选修课教师可以在BBS上完成讨论和作业收缴发放等,社团可以交流感情,筹划活动,提供活动讨论空间等⋯⋯这些均是可以开展 的业务,也只有在天地人大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天地人大才真正发展起来了。
天地人大还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核心用户。这些核心用户是真正将天地人大看作自己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心灵上不可缺少的一块园地。他们也愿意为天地 人大付出,愿意参与天地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认同天地人大的文化⋯⋯天地人大在完成了信息的丰富等实用化改造之后,还应当重点培养用户的感情。站务本着服 务的方针为用户服务,解决用户提出的种种问题,同时不断组织各种活动来增进联谊。当许多人的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天地人大这个媒介完成的时候,天地人大的核 心用户群就形成了。
所幸,目前天地人大的发展态势相当喜人,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期待加入天地人大这个大家庭,和天地人大共同成长。更希望看到将来天地人大纪念品的销售可以一直红火下去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五)

广告和BBS。天地人大上曾经尝试了做广告的投放,主要就在登录后的首页上的某些区域,对于天地人大来说, 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对于同学来说,也能够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天地人大做的蛋糕的一个宣传合作等,就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但是,Google的广告 是另外一个模式,不依靠固定的时间收费,而是依靠点击,这样更合适一些。天地人大是以Tags为分类的,通过对不同的Tags提供不同的广告内容,也是一 个不错的做法,或者向订阅了不同的源的用户显示不同针对性的广告,以向他们提供不同的信息。广告可以采取和Google合作的形式,也可以用自己的一个系 统来做。还有的形式就是设置关键词,在Web下特定的关键词会有不同的颜色,用鼠标指上后有一个Layer的显示,上面出现广告内容。例如MP3这个词, 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关键词。
天地人大和许多校园BBS一样,可以进行校园活动的承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收入来源,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进行校园公关活动。但是,这需要BBS存在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要来说,人流量就决定了BBS的价值所在,广告价格等,只要有合适的代理营销团队,就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首页有广告,还有分类广告可以做,诸如此类, 都是非常不错的资源需要善加利用。单个BBS也许对商家的吸引力不够,但是中国高校BB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还是容易争取到大客户的青睐的。
在校外独立设立一个同样系统的BBS,其上数据保持和校园的BBS的共通性,用户可以和校园BBS的用户互法信件,互相订阅Blog,同时旧用户将指向新 的用户地址,原有用户的订阅将不需要作出任何改变。这样可以极大降低Blog整体转移的成本,校外的BBS将吸引具有较高学历和收入水平的一群人,这群人 将产生最大的客户价值。可以在BBS上投房产和汽车等广告和活动,例如组织看楼团等⋯⋯产生的价值将远大于校园BBS所产生的价值。这时可以将利润用于投 放校园BBS,减小校园BBS对广告经费的依赖,扩大BBS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校园BBS的用户将不断有部分进入到新的平台上来,成为中坚力量。 Blog文化是不可忽视的,也将吸引众多的人参与,可能是Internet一带的流行病吧,这是需要抓住的一批,而如果天地人大提供的Blog系统更加优 秀,更加人性化,没有理由比国内的很多Blog差。更关键的,可以有一个方便自如的订阅工具,查看所有自己关注的更新。
这个可能是盈利模式吧。这个方面是后话了,需要做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再来做详细了。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四)

对当前Blog系统和天地人大系统进行融合,用户可以订阅他喜欢的作者的BLOG,更可以添加外部的 Feed源,这样在天地人大的自定义首页中将满足用户对信息定制的需求。用户将可以通过天地人大抓取校外信息,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Blog之间的联合,让 用户可以方便的对新闻进行讨论。在每个主题和回复中均有一个“Blog This”按钮,然后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这个Blog This按钮对文章进行评论。用户可以轻松通过一篇文章的TrackBack,察看到所有对文章的引用,这样可以看到所有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同时, 借助“收藏夹”和“自定义首页”的功能,可以对用户关注的版面进行跟踪,发觉用户可能同时感兴趣的版面并进行推荐,同时,用户也能够有选择可以公开自己的 订阅情况,让关注同样版面的人可以联系到自己。这个就是所谓SNS的概念吧,这里不炒作概念,但是,一个以共同的交流空间为基础的BLOG联系系统才是将 来的发展方向。用户可以从自定义首页出发看到所有给自己Blog上的回复,而不应该是目前的两个页面,如果有可能,应该可以通过RSS和外部的BLOG进 行联合,完成添加、编辑等过程。这样就成功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大融合。
如何预防垃圾信息呢?首先应该有一个验证码机制用于防止垃圾信息的自动添加,同时,可以有一个垃圾内容举报,只要按一下鼠标,填写原因,就举报了。限制新 账号在一些版面的发文数,同时限制同时发文数,需要增加的继续申请⋯⋯这些不知道是否有用,但是方便投诉以及处理可以对垃圾广告行为加以限制。在系统上应 当对广告行为加以区别并进行惩罚,例如完善实名注册,对发送SPAM的账号实施封禁处理等,同时还应当有删除SPAM的方便的功能,例如将某人近期发表的 文章全部删除等。这个和前面的订阅功能相仿,应该难度差不多。
在Blog上应该更加方便使用,这点可以和MT等流行Blog系统进行学习借鉴,或者干脆使用他们的系统代码进行整合。这样,通过天地人大就可以完成自己的Blog的更新等操作,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难度很高了。
天地人大还应该全面提供XML结构的数据,用户可以在别的网站上察看天地人大的数据,通过第三方的工具对天地人大的信息进行辅助查询等,例如可以开发一个 在我的Dashboard中察看我订阅的内容的一个Widget,或者其他的一些Firebox扩展工具等,或者对手机浏览器进行支持(这个后话了,成本 高,需求暂时不明朗)。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三)

说了Tags,再说一下首页和信息呈现相关的东西。我比较满意自己的一个Idea就是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种类 的信息,例如,可以设置主题贴的颜色和回复不同,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到,还可以根据字数设置文章颜色的深浅,突出显示正文字数多的文章,再有,可以通过颜色 的深浅来揭示话题的深入讨论程度,可以作为Y轴纵向排列的补充。揭示话题相关最好不要用横向展开的树状模式,太占用空间了。可以在单击一篇文章后,出现回 文讨论,用区分其他回文的颜色来表示。等等还有非常多的东西,这个就需要多讨论了。
下面是首页,这个是任何一个网站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用户输入tdrd.org之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因此需要给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首先一个是登录页 面。登录页面为什么需要存在呢?我想过去的解释是因为天地人大是用户基础的BBS,所以首先就是需要用户登录,因此登录界面是放在第一位。现在我认为登录 页面应当扮演一个简单的页面,提供重点信息这样一个角色。天地人大上最大的卖点应该是在用户基础上的信息,因此会存在大量的信息,但是让用户特别是新用户 立刻接触这样的信息,并不合适,通过一个简单的登录页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上应该有当天的最大热点(关于热点后面详细再说),例如当天校园活 动,当天过生日的ID,优秀版面等,同时作为展示天地人大形象的一个地方,应当放置优美的进站画面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直接,对天地人大有一个良好的印 象。
随后登录后应该就是最重要的首页。首页的区块应该是可以自定义的,首页上尽量不要出现广告(这个需要讨论)。用户自定义首页区块不是简单的选择一些内容放 置在首页上,而应该是一系列的查询条件的组合。例如“字数大于200字的主题文章,Tags为‘人民大学’”、“参与讨论人数超过20人且时间在最近3天 内的主题”等,通过这样的订阅可以让用户自主控制信息的筛选,同时也规范和统一了诸如文摘区、精华区等的基础,文摘区等都应该是预先设立好的一些查询条 件,方便“懒人”选择使用。精华区的建设应该从斑竹开始,采用Wiki类系统,让斑竹和斑竹选择的核心用户参与精华区建设,这样可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也 让精华区建设不再是一个苦差。
订阅界面一开始采取最原始的属性设置模式,然后逐渐过渡到所见即所得的拖放形式,提升用户体验。用户最初应该看到站务设置好的一些,和现有的信息呈现方式 完全兼容,随后大力推广自定义首页这样的功能(ox说的,每一个新功能的开发都需要大力宣传),接收用户反馈,然后继续改进。同时在改进页面的同时摒弃现 有的框架式结构,采用AJAX后应该即时消息刷新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吧。
在信息组织上,应该是以Web为核心,Telnet为辅助,先考虑Web呈现的形式需求,其次考虑Telnet访问方式的兼容性。这里提一下XML,对于 信息的完全XML化确实不必要了,但是,完全可以将时间/主题/发信人/所回文章等信息独立存储,这样方便二次开发以及提高效率。目前系统仅作为一个文件 存储是很不合适的。对于XML,未来的网站是一个整体,信息也应该是被整合的,因此,开放的XML标准非常重要。天地人大应当具有订阅信息的XML导出, 方便被其他网站/程序使用。例如,如果有标准接口,我的苹果电脑可以直接在Dashboard中察看天地人大上我关心的信息-通过Javascript的 Widget就可以了。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二)

天地人大不应该是少数人的,而应该是一个服务多数人的群体。在校内天地人大最大的用户群是浏览信息的看客, 而在天地人大灌水的永远是少数。在这样的前提下,系统应该要限制灌水的热情,因为这批人会影响到版面的信息呈现,降低天地人大的总体层次。但是,灌水是维 系沟通感情的一个必要,也是培养核心站友的地方。关于核心站友的问题下面再说。也因此,需要寻找另外一种形式来满足战友之间沟通联系的需求,除了简单的信 件联系以外,还应该有类似俱乐部这样的东西。天地人大目前遇到的瓶颈是硬盘,也许以后发展下去可以不经过投票,即申请即开设版面。这样就可以进行一些区 分,对重点版面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对个人/团体版面完全放开,而通过激励机制来进行版面选择和淘汰。可能的做法就是进行优秀讨论区推介活动,在进站处对 优秀版面进行宣传/介绍,以增大优秀版面的影响力;给优秀版面发放校内活动赠票;给优秀版面的斑竹进行精神奖励等。通过对版面的激励来促进版面发展。
这里说到了版面的问题,但是,信息是多元的,我想很多BBSer都遇到了一篇文章可能合适多个版面,这样一文多发是否影响到其他的人呢?当版面系统设置过 于复杂(发展壮大后,许多人也许会感叹:什么时候又多了这么一个版面?),是否增大了用户学习适应的成本?因此,我觉得应该引入Tags的特性,让用户对 天地人大上的文章打标签。而版面分类应该逐步被标签分类所取代。例如,我首先进入“BBS发展”这么一个版面发这篇文章,那么,我的文章首先被默认标上 “BBS发展”的标签,随后,也许这个文章和Internet有关,系统自动根据BBS发展这个标签向我推荐“Internet”标签,我又打上 “Internet”标签,这样当用户从这两个地方访问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同样内容的文章。而标签的设置应该是类似现在版面的设置一样,树状结构。但是, 关于标签的管理还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如果完全由用户决定,用户可能会设置所有的标签来发SPAM,这样方便的工具可能会被他人所利用。在标签管理组织上, 我强调所有用户的参与,用户可以自行设置一篇文章所应该具有的标签,以及不应该属于的标签,这个属于“个性化纪录”还是“投票”各有利弊,个性化纪录极大 占用系统资源(也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优化),但是,可以给用户最大的自由度,而“投票”方式我认为技术上可以实现,通过对文章分类进行投票,否决支持率最 差的Tags,保留最高的Tags,和作者自身的设置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决定文章的最终Tags表现。如果有新的Tags需要添加,可以进入Tags申请 程序,列出这个Tags所属的分类等信息,如果通过,就可以在系统中使用(申请Tags的位置应该和设置Tags的地方在一起,不要和现在申请讨论区那样 找都找不到)Tags如此,应该是对版面信息的树状分类的一个革命。这样可以发挥用户的能动性(对于其他BLOG系统中用户对Tags的设置情况没有调 查,后面给一个激励措施),更好的提供信息给那些访客。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一)

天地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长久以来一直希望写这样一个东西,算是对自己一直思考的一个Mile Stone吧。
在天地人大呆了三年多,也一直不停的在思考BBS这个东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简单说起来,我觉得叫BBS为网络社区是一个不错的描述。所谓社区,应当 具有两个主要的构成,一个是个体,另外一个是公共场所。BBS上的每一个ID都代表着一个个体的存在,而这个个体是可以被感知的;BBS上的每个版面都是 可以进行公众传播的地方,这就是公共场所。
那么,BBS又是凭借什么来吸引用户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BBS发展是怎么走过来的。众所周知的是,一个BBS在成立之初,都是很难汇聚起一批人 的。一个BBS建立后,设立许多的板块,然后就到处宣传,鼓励人发言,这是基本不可能成功的模式。而许许多多的BBS在想在这个BBS丛林中生存,都先需 要依靠一些资源,例如下载啊、转载或者原创的文章等等,然后到处宣传,让大家知道这个地方,等用户逐渐上了一定的数量,可以自身进行内容的生产后,BBS 才真正发展了起来。一些较大的BBS的发展历程和这个却不一样。例如smth这样的站点,由于创办早,BBS这个形式还很新鲜,所以容易吸引早期的新锐们 使用,这批人又往往是最活跃的社区贡献者,他们以社区中的在线交流为乐,并为社区提供了相当多的内容。
看一下天地人大的发展历程,颇有早期发展的一些味道。天地人大的发展首先是作为一个信息渠道而来,在SARS肆虐人心惶惶的时候,天地人大作为一个快速传 播消息的渠道让广大站友接受,进而从站友传到站友的朋友,扩大了天地人大的用户群。这群用户中大多是没有接触过BBS的用户,因此对这样一个交流的形式感 到好奇并进行了尝试,最终认可了天地人大并成为核心用户。首先,当时天地人大的用户是具有高素质的一个群体,他们及时的把外部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发布在天地 人大上,极大方便了其他用户对SARS相关信息的了解,许多用户正是出于了解SARS信息的需求才上天地人大,但是,访客占了很大的部分,又是什么促使访 客转变为注册用户呢?我认为,校园的封闭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由于校园封闭,学业停滞,学生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网上,通过这样 一个渠道来了解外界信息的变化。同时,在天地人大上可以通过发文进行互相之间的交流,还能够组织多样的课余活动来丰富一下生活消磨一下时光。正是这样的原 因,天地人大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来了。
随后的发展,主要的推动在于天地人大业务的不断拓展。天地人大开设了特快用于校内信息交流,同时和就业指导中心配合开设了Job相关版面,都给天地人大的 信息量带来了质的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个,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天地人大,并从最初的获得信息为目的转变为将天地人大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目前天地人大的 建设必须继续以版面建设,丰富信息量为首要目的。

天地人大和Web 2.0

这段时间Web 2.0概念火爆,大家言必谈Web 2.0,BBS这样一个东西大有被Blog等新兴方式取代的势头。但我认为BBS将作为一个兴趣圈子一直存在下去,Blog也好,SNS也好,都无法取代 其地位,而只能,在互联网的人际沟通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随着个人中心的增强,互联网上的看客也逐渐发觉自身也能够成为一个中心,也因此,BLOG等风靡大江南北,朋友见面不忘推销自己的BLOG,好似跟上了时 代发展的潮流。可Blog这个东西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技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根本还在于写这个Blog的人。有些写手例如Keso,拥有大量的注意力大 量的眼球,而有些如heater这样的泛泛之辈,其Blog也充其量是一个个人自娱自乐的产品。在网络上,能够吸引眼球的必然是少数(多数了就不存在吸引 眼球这么一说,因为注意力永远稀缺),大多数人还是默默的为Web 2.0这么一个浪潮贡献出别人看不到的力量——统计数字的增加。 Internet的发展就是为了沟通,为了节约信息沟通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门户要死了,大量的信息没有人去分拣没有人进行整合,搜索引擎 独当一面,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访问者才不至于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但是,机器始终是机器,搜索引擎这样的信息组织形式,无法涵盖互联网本身。由此, Blog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认可的人提供的信息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关心的问题。从这个方向上出发,Web 2.0重视用户参与的作用将是将来的方向。 但是,人无完人,也导致了有注意力的Blog应该是专业方向的,也因此每个人将从属于不同的朋友圈子,一个Blog将无法负担起这个责任,而同时写多个 Blog?网球、高尔夫、IT、管理等方向都有Blog?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而BBS,应该起到兴趣群体的作用,让人通过在兴趣群体中的讨论寻找到自己 认可的Blog,这个方式,比单纯的Blog互相推荐等,要好很多。 就想了这些⋯⋯以后再说。 天地人大是一个试验田,我有信心给做大做好。

说说用户体验

一直对用户体验有相当的兴趣。以前有尝试给Foxmail做过一些UI改进方面的建议,对现在的TDRD,更是有许多要思考的。 今天看了两个文章 用户体验(UE)的3个关键最差的用户体验真的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吗?, 有感而发。 我自己的感觉,不同类型的网站有不同的用户体验的目的,看来应该先抓一个共性。而从共性出发,首先就要说到的是界面了。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网站应该是以用户 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从网站——信息提供者的角度来思考。用户为什么要访问这个网站,期待网站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东西?有些网站提供恶俗的东西,比如这个网站的首页,就提供恶俗而言是相当优秀的。全部都是一个类型的主题(主题之间的相关度高),让用户一目了然,吸引了这样一个大众群体。然后看看这个donews的首页,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类,也是目标明确,首页上的东西大部分可读性不错,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很多标题耸人听闻,点进去无聊至极的东西。这些都是大信息量的体现。然后说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这个飞龙网,首页上充斥了大量相关度低的培训信息,可用户不是来和逛超市一样的看什么培训不错就来参加,一般都有一些目的性的寻求相关信息,这样,好好的一个首页被浪费了。 再来看一下天地人大的首页。 总体来说,天地人大的首页导读是不错的,左侧工具栏的设计不是太合理,应该把最常用的功能突出,其他的放到二级中去。就需要一个导读、一个分类、一个收 藏、一个BLOG、一个信件就可以了,再来一个个人资料和设置什么的。中间的推荐文章不错,可以让用户看看都有一些什么好文章(人工审核啊),顶端的一条 分类讨论区列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如果利用率低,也可以去除。个人认为,游客访问的目的和作为用户登录后访问的目的应该是不一样的。游客需要满足的是猎 奇的心里,也就是,看看都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随便逛逛,这样,就应该在首页把最吸引人的留下。而登录后的用户,既然想登录,肯定是为了查看信件联系、查 看收藏版面、进行发文和回复。也由此必须突出这些功能,而不是和游客一样的界面。这样扯到了自定义首页的问题⋯⋯再叙⋯⋯ 下面的分类精彩讨论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文章应该上首页,目前的计算规则不甚合理,是否可以考虑权重的方式,就是特定权限、特定上站时间的用户推 荐/回复的文章权重大一些,这样可能比较合适,多参考一些其他因素吧,让更好的内容出现在首页上,还要保持不断的更新。。。 扯远了,说一下上面文章中提到的,就是差的用户体验,以及在天地人大上的反映。一个是挫折感。我对这个比较认同。用户觉得自己要做什么却做不到,确实有强 烈的挫折感,但是这个也许不是最差的,更差的是不想要什么偏偏遇到。比如弹出窗口广告,比如飘来飘去的图片⋯⋯为什么呢?人,认为自己是高于机器的,需要 拥有对机器的完全掌控,如果,对烦恼的东西无法去除,确实是很挫败的(被机器打败了)。然后看看“常识和习惯”,这个简直是一定的。作为网站需要站在用户 的角度去思考(其实这个谁都知道,关键是管理者不可能是用户,所以只能猜测用户的想法,这就出了问题了),网站不要妄想改变用户的习惯,只能在现有的习惯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更加方便好用的形式供用户选择,而不能全盘更换,让用户摸不到头脑。举例就是,假若更换了版面的位置,最好在原来的地方留一个版面 转移的说明,而不是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还有什么风格,那个就是扯,独特就叫做风格了?没有用户根据风格来选择网站,用户判断的依据就是方便不方便,是不是 需要的东西信手拈来。 后面的这个iqst的评价说的还是不错的,不过,说的不太简明,还有一些文字游戏的味道。最糟糕的不就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嘛⋯⋯不过上网上到这个地步也真够 悲惨的⋯⋯归纳一下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应该是用户上网站,有自己的目的(放松心情、查找信息、联络朋友等等)假若网站无法建立用户和目的间的联系,或者建 立联系的代价太大(需要花太多时间看完整个页面),就是失败的。比如,用户需要寻找考研复试相关的信息,需要先看一下讨论区,找到考研版,然后查询相关的 资料,如果不得,再去院系版面查找⋯⋯再比如,用户需要找一些开心的话题,需要遍历不同板块而不是一下可以从首页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版面介绍⋯⋯再比如,用 户在匿名浏览的时候需要给人发信,在进入后发现需要登录,然后又回到首页重新开始⋯⋯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有一个原则:让用户需要的东西在最适当的时 候出现在他们手边。 再来说一下对新用户的引导,这里的新用户,指刚上网站的新用户,也指新功能推出后的老用户。始终要记得,用户是基本不看文档的(用户习惯,不要奢望扭 转),也就是说所谓的版规站规,都是事后起作用,而新的功能也不要想大家上来先看说明和帮助,而应当有一个教程和提示。简单的说,每日一帖,介绍Tips 就很有用,再有就是,对新用户和新功能要突出“从哪里开始”。这个在天地人大的“知识共享系统”中要加以突现(ox、sanic注意了⋯⋯),提示新用户 上来后,有什么选择,可以做什么,然后可以做什么。注意这里说的是可以,而不是应该。不要代替用户思考,而应该告诉用户不同的道路通向哪里,让用户根据自 己的目的来选择道路。对所有BBS都一样的就是所谓的“精华区”,精华区是否精华暂且不说,精华区里面都有什么也是凌乱不堪,什么都有,如何提供一个良好 的信息呢? 再有,天地人大要把最实用的功能做大,比如,在发文的时候的字体可以设置的大一些,发文的输入窗口设置的大一些,方便写作⋯⋯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也没有一 个成型的系统的东西可以拿出来说了,暂且到这里。有心人看了写一些回应罢。

BBS如何才能长盛不衰?

看了麦田关于社区的一些论述, 不禁有感而发,胡乱写一些东西。 在文章中提到了BBS社区和Blog之间的比较,BBS社区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原因是: Bbs社区相比blog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主题聚合”,很容易汇聚人气,显得热闹;而后者blog社区是“人的聚合”,人气反而不那么容易汇聚。 这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其实倒正是常理。首先,“人气”并不是“人的聚会”;其次,我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聚合,不可能是两 个人坐着面对面,两个人就熟了;反而,是两个人共同参与了某件事才熟起来。互联网社区同样如此,“人”的聚合是建立在“主题”聚合之上的,片面的强调 blog社区的“人的聚合”而忽视“主题聚合”,显然是因噎废食。如果如上分析,则很显然,bbs社区先天性就是“主题聚合”;而blog社区需要多走一 步,即先进行“主题聚合”,再进阶到“人的聚合”――这就是bbs社区相比blog社区的最大优势 而下面分析一下BBS上用户互动的一些基本形式。 发文,点击(关注) 发文,点击(关注),回复 发文,点击(关注),就此话题另发文 如此,构成了用户互动的大部。而更高级的用户还有如下的选择: 发信件探讨;发消息探讨;写网志评论;查阅用户资料以及过往文章; 如上,可以清晰的看到,BBS从话题关注向用户关系的转变。

当下,都说BBS的时代已经过去,而Blog的时代要到来。可Blog是什么?能提供些什么? Blog除了满足一些人的窥私欲和表现欲外,还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不过是一个流行风潮罢了。通过Blog结识新的朋友?这个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路径么?充其 量也就是,Blog提供了展示一个人和了解一个人的渠道和窗口。可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需求? 而BBS不同,BBS上首先需要有的是关注,关注怎么来?依靠热点讨论,依靠信息资源的会聚而来。对用户有什么样的激励?通过在BBS上的参与,可以吸引 众人(都是潜水者)的目光,不必抛头露面就可以达到影响大众的效果。而这样的吸引目光是强制的,就比如在一个公共留言簿上留言,大家都可以看到。而 Blog上需要吸引关注就困难很多,你需要是一个名人,或者你需要是某个方面特别突出的人(美女啦、持不同政见者啊诸如此类),还得有一堆的人来捧你。 好,到这里就明白了,既然Blog更多扮演的是展示一个人和了解一个人的渠道和窗口的角色,而BBS,则是产生了解的动机的地方。随后,加深了解,互相发 送信件,互相邀请参加活动等等不一而足,这就有了SNS的概念。 这里,核心的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社交的需要。特别的,针对现在的大学BBS,学生的社交空间有限,在学校,除了社团活动和学习活动外,很难有机会发生更 深入的了解。也由此,BBS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渠道,让用户可以在对一个或者一系列话题(这个就是版面)中发生不同层次的互动,随后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进行 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的活动,以“版聚”等形式表现出来。

然后,看看麦田对BBS社区和Blog社区的比较: 1, bbs社区是“主题聚合”,而blog社区是“人的聚合” 2, bbs社区因此却更容易汇聚人气,但“人气”并不是“人的聚会” 3, 同时,bbs社区也存在“人的聚合” 4, 但bbs社区“人的聚合”是少数人的聚合,绝大多数“潜水员”被淹没了 5, bbs社区“人的聚合”是弱链接关系 从天地人大的角度来看,可以应证如上。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看到校园BBS社区的发展方向:通过主题链接的形式汇聚大量的人气,而随后通过Blog等形 式,让人具备多角度,从而促进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促进“潜水员”发言,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线上的活动和线下的活动的整体实行,将 弱联系转化为强联系。 嗯,到这里也差不多了,下面还是回去发文说说这个发展纲领的东西。

天地人大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留住老用户

站庆晚会告一个段落了,心头大事也解决了一件。下面的还是毕业电影,毕业晚会。 站庆晚会还算凑合,很早就散了,然后就是小团体的活动啊什么的。一个社区的活动也就如此了。除非你是大众情人,否则你的朋友圈子也就那么固定在一个小范围 内。十多个还能互相熟悉就不错了。 在晚会现场打牌的一批人,我希望你们是为了搞笑而来的,但是,在现场打牌确实对气氛有不好的影响,别的不多说了,伤感情⋯⋯

下面还是要找一些方法来增强天地人大人的凝聚力,以及天地人大的文化。

转载麦田关于社区建设的一个观点,深以为然。
===以下为转载===
在前几天的文章《天涯:如何把大象塞进冰箱》中,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从网站经营的角度看,当前天涯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说来是:“如何能让新用户进来,如 何能让老用户留住”。更进一步,在文章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前半句“让新用户进来”,我的看法是要解决“导航体系”。    这篇文章想谈谈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如何让老用户留住。

   关于如何“留住”用户,对于社区网站来说其实就一条“互动”。说起此处的“互动”,一些人首先可能想到就是如何设计服务提供给网友,予以交互。比如某某网 正在搞的“美女大赛”。但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者是压根不理解社区类网站“互动”的真正含意――社区类网站需要的“互动”,不是“站方”和“网友”的 “互动”,而是“网友”和“网友”之间的“互动”;“站方与网友”的“互动”只是为了达到“网友与网友”彼此互动的手段之一而已。衡量一个社区类网站的价 值,也看的不是你为网友搞了多少活动,甚至不在于你为网友提供了多少服务,而只需要看看你这个社区平台上,网友和网友彼此之间的“互动强度”。这就好比, 一个婚介所是否成功,不在于看它设计了多少种交友模式,而是看它成功撮合了多少对男女。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要让天涯的老网友留住,如上所述,作为一种手段和策略,我们可以增加“天涯站方和网友”的活动,即天涯社区不断推出一些吸 引人的活动或服务――比如评选十佳版主,邀请他们来海南等等。但是也如上面所述,这是为达到真正“互动性”的手段之一,而且,针对天涯目前的情况,这类手 段并不是最有效、最急需的手段。

   那什么是对现在的天涯“留住老用户”最有效、最急需的手段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有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现实生活中,我所居住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正在和物业闹纠纷,一些业主代表想更换目前的物业公司。我本人对此事没有参与,但却对这个事情非常反感。因为在更换 物业风波之前,这个小区的日常管理还是很不错的,但风波起来后,我发现了一些细节的变化:我们楼门的玻璃破了,但居然很多天过去后都没人来补――以前很快 就能补上。

   我非常不满,是因为恰恰有个同名理论说明了我的社区现在的处境:“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由美国的犯罪学专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克林共同提出 的,他们认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过了很久也没人来修,过路的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小区;很快, 更多的窗户玻璃就会被打破,然后乱涂乱画,随地扔垃圾也会接踵蔓延,然后一些洁身自好的人会搬出这个小区,小区的房价会走低,一些素质不高的人会搬进来, 最后一个好的小区,从一块破碎而没人管的玻璃窗开始,快速崩溃成一个问题小区。

   也许有人认为“破窗理论”是小题大做,但实际上,这个理论非常正确,因为它已经经过实践证明:在 80年代末期,纽约地铁治安非常不好,而新上任的地铁总监和警察总监并不是搞了什么大动作,他们只是做了两个小事:严厉打击逃票和清洗每个被涂抹的车厢 ――仅仅两个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两、三年后,纽约地铁的治安奇迹般直线好转。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也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啊――细节的改变,可能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让我们回头用“破窗理论”看看天涯――“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反之,良好的细节秩序,也必然能增加老用户的黏着度。所以现在的天涯,留住老用户的 关键是针对“访问慢”、“广告贴”、“无聊灌水”等等“破窗行为”,制订并严厉实施一系列“治理规则”。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当前天涯为了留住老用户的“治理规则”,并不是要解决那些谁删了我的帖子谁骂人脏话了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 纷”,而是要解决“访问慢”、“广告贴”、“水贴”这样公认的细节的“破窗行为”――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如果我居住的小区,经常有两口子打架,我不 会在意,因为那不关我的事;作为住户,我在意的只是楼道的窗户破了,但没人补。

      其实从我自己所住小区的物业纠纷,还能引申出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业主委员会是由一些热心社区物业问题的住户组成的,他们很多时候确实代表了我们这些普通 住户的利益;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十来个人怎么能代表我们几千人的利益呢?!就拿这次是否更换物业公司来说,我认为这纯粹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 的纠纷,是他们两方自娱自乐,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可苦了我的“玻璃”

   天涯社区同样如此,很多时候,天涯700万网友的意愿,被不超过百人、热心社区事务的版主和义务管理员代表了。我无意否认这些热心社区事务的版主和义务管 理员的贡献和努力,但我也确实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不足百人的一个团体,能代表700万人的大多数利益和诉求吗?    那些700万“沉默”的网友,那些“沉默”着但和我们平等的网友,他们所希望的,也许仅仅是把显而易见的“破窗”补上――访问速度、广告贴和无聊灌水贴。

欢迎光临wiki.ccw.com.cn

当前运作的项目wiki.ccw.com.cn。请诸位好友多多光照。不要一看了之,看完请向我提出意见(简单的在我的ID HeaTeR的对话页面留言就可以了)。
接下来会推出大量的活动以进行推广。初步是校园,随后将扩展到IT相关社区。

Wiki不是灵丹妙药

参加了互动维客举办的周年庆,首先想互动表达一下祝贺的意思,再有,就是感慨一下Wiki的商业化前途。渺茫啊~~~~
首先是许多Wiki站点的建设者都认为,让用户对内容进行自主添加和修改,用户可以自由把自己的知识和他人分享,在众多用户的共同努力下,知识库将越来越 全面,能提供更多大量的信息。但是,都对一个关键问题避而不谈:用户为什么需要做贡献?而就这个问题,似乎大家都一筹莫展。Wikipedia(不是所有 的Wiki)在国外是一个知识库,更是一个创作社区,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可以在Wikipeida这样的社区中互相交流,这是一个不错的动力。其他的 Wiki应用,成功的也就是在许多开源软件中的运用了,开源协作者共同维护文档供用户参照。国内呢?侵犯知识产权的百度(其实他是提供了一个侵犯知识产权 的平台)百科,上面的绝大多数内容来源于用户的C&P,连简单的再加工都没有,为的是一个称号。但是,这样的搬运工角色,有多少人愿意承担呢?搬 运工之间会产生怎样的互动呢?如此,百度百科只是一个人工的搜索引擎罢了,其上的内容大部分都还是来源于互联网。
在缺乏创作者的互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成功运用Wiki模式呢?值得进一步探讨。但目前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国人在提到Wikipedia的时候,都说 是一个百科全书,将其作为资料源,更说进一步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百科项目。其本质上是一个创作社群却很少提及。维基百科的核心竞争力不在那套Wiki系 统,而在于把许多不同领域的人组织在了一起,这个能力我想不是以技术为导向(采用了Wiki技术)的。正如国内许多的BBS使用的代码基本类似(比如著名 的dvbbs,比如discuz等代码),但是真正有一定影响力的又有几个呢?因此,照搬MediaWiki的代码,甚至下载对方的数据库整合,都不是国 内做Wiki的方向,而组织好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拷贝复制,才是正道。
由此,一开始应该通过组织活动、聚会等让目前参与创作的那一部分人互相之间建立极好的关系,随后在众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思路,和拼命C&P,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不要忘记了,Wikipedia从建立到现在经历了五个年头,66个月。中文维基是2002年10月开始运行的。当前的Wiki站点呢?

不要被Wikipedia所蒙蔽

Wikipedia是一个目前看来比较成功的非盈利性项目,但是,目前来看没有比较好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大 百科,一个项目就足够了!并且,Wikipedia这样一个知识库性质的网站,外部性相当的强,因此,其突破口,也就是所有Wiki站点的突破口就是要把 外部性内部化。

知识库带来的流量对网站来说是很宝贵的,因此,需要在知识库中,添加对网站内容的指引,将知识性和信息性(这是两个东西么?)给结合在一起。Wiki平台提供知识的积累,网站提供更新快速的相关信息。

知识库对于社区,是一个社区内知识积累的利器,社区具有巨大的用户黏性,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发动,让社区用户参与知识积累是可行的做法。而知识库反过 来还可以影响社区用户,吸引更多的初级用户主动进行贡献。社区中问答式的知识积累下来就可以成为知识库中的一个部分,以往由斑竹进行维护,工作量委实太 大,而发动社区用户,特别是那些核心社区成员进行贡献,是很可行的。

知识库单独作为一个产品呢?商业追逐利润,和用户的自愿投入是一个矛盾,并且这个矛盾难以解决。看一下baidu的百科,淡漠的版权意识,稍微热一阵就 over了吧,还自诩第一中文百科,词条数量如何如何,但是其质量确实低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百科建立的初期,如果要求速度进度,那么这样的过程 是必然的了。只是baidu把用户的贡献都看做是自己的财产,淡漠的著作权意识,实在是无话可说。

瞎扯一些,继续工作去了。
另:在这个网站都在买流量的时代生存下来真困难啊。

社区不是一天建成的(2)

社区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除了需要社区运营人员的辛苦付出外,更需要时间来形成讨论的风气,形成一个社区独特 的文化。Mop的文化,Tianya的文化都是时间积累的产物。而缺乏时间的铺垫,社区是难以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化,难以吸引相对固定的人群。而人群流动 大,就不存在所谓社区,只是一个集贸市场而已。

在文化积累中,核心用户的力量是强大的。(关于核心用户的问题,将专门写一些来表达我的看 法)因为核心用户有充裕的时间,有对社区的热情,更有自己强烈的交流意愿。在核心用户的支撑下,看客会逐渐转化为用户,在参与几次讨论后,就对社区的交流 产生了好感,进而成为活跃用户。但是,假若看客看到的是社区里面的吵架,而不是合理的争论,看到的是互相的攻击,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讨论,那么,怎么会对 交流产生好感呢?或者,逆向选择来看,对这样的争吵有好感的用户,会是怎样的用户呢?所以,这个时候,社区运营人员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净化论坛讨论风 气,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目标用户期望的内容。

许多社区的发展都是依靠资源,比如提供资料下载,提供影视资源,提供FTP密码等等,但是, 他们忽略了,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用户,会是怎样的用户,这些用户眼中的社区的价值何在。诚然,提供一些用户需要的资源是不错的发展途径,可以聚拢相当的 人气,但是,这些永远不能成为主流。那么,如何带来用户呢?

用户依靠口舌相传而来到一个社区,是社区最良性的发展方式。为用户的交流提供 场所是社区的功能本质,这交流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聊天外,在Blog上回复,互相推荐文章等,都是交流的方式。并且,在社区中,加强好友之间的联 系,加强其互动的方便性,是让用户进行口碑相传的基础。我们要发现,用户为什么需要介绍他们的朋友参加,他们的朋友参加后,可以给他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 处。

天地人大的路径,依靠社团、课程的发展,让用户出于某些目的而来(其实是发挥资源的优势),但是,要留住用户,把用户转换为活跃用户而不是仅仅把天地人大当作一个工具,是很值得思考的。

广告的核心

广告的核心在于细分,细分是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果的方式。或者广告的另外一个应用就是气势,提升品牌形象。

所有广告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是否可以准确把握细分市场,准确把信息传递到受众而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转化率。因此,广告商卖广告的时候,应该强调自己的准确度和自己的影响力。

特 定产品的推广着重于细分,广告效果最好的就是投递的受众都是需要的受众,没有浪费。而这样准确的广告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广告投放都在向这个方向走,发传单 选择合适的地点,做电视广告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合适的节目。这些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确定位。这些推广措施用在知名的Blog上比较好。

还 有一个就是走气势,比如脑X金,很多形象广告,需要的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出现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广告,走BSP比较合适。因为其有数量,不特别在乎传 播的受众精确。走形象广告是合适的。但是,形象广告需要的是低成本,大覆盖,不看转化率,就看曝光率,也决定了其投放形式。比如形象广告主要走 Banner,走富媒体的形式。

所以,Spaces上投taobao的广告,做衣服的形象,是很合适的。

社区不是一天建成的(1)

Craigslist是一个分类网站,更是一个成功的社区,其用户在满足了需求后还会前来查找其他的需求信息。在一个访谈中, Craigslist的创办者Newmark说道:“Craigslist是一个免费自由平台,所有信息的发布都是自由和免费的,对于恶意信息的监控,我 们主要倚赖的是客户的反馈。”Newmark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反馈越及时,人们就越信任我们的网站,也就会有越多的人自愿向我们汇报他们发 现的虚假信息。”这个是相当有意思的说法。推广而言,要赢得用户的信任乃至尊敬,就要重视用户的需求,及时进行反馈。管理人员投入的大量精力,换来的就是 用户的尊敬,以及大量拥有高粘性的用户。用户在使用社区服务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重视,自然会投入精力和热情。

推广来看,社区的技术成为基 础平台,决定了社区是否可以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包括稳定程度,包括使用的方便等。诸多的Blog平台(BSP)也是如此。但是,决定用户是否会留下来, 关键还不在这里。功能足够丰富,是有一个上限的:即功能应当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和用户的粘性成正比,而过于丰富的功能对于提升用户的粘性意义不大。 服务提供者对用户产生的关注和交流是很重要的。在社区中,就是对垃圾信息的及时清理,对用户反馈的及时处理等。有这些的存在,社区才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用 户,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六年的发展和前任站务的无私奉献,让天地人大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尤其是有许多自称tdrder的天地人大核心用户,这些将是天地人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以往天地人大的站务们对用户的关心不够,并没有很好的明确自己的定位,这必将为将来的天地人大埋下隐患。

天 地人大能走到今天,很重要的有和学校的相关合作(和图书馆、后勤集团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很好的利用了天地人大这个平台为同学提供服务),和社团 的相关合作(依据社团对天地人大的定位,以及社团中天地人大用户的粘性决定了社团运用程度)增强了天地人大作为人大网络第一平台的地位。以及天地人大组织 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和各个版面上自发的各种腐败聚会,聊天等。通过林林总总的活动来提高用户的归属感,提高用户的社区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 的,用户的时间优先,参与社区的时间更加有限,通过量的积累完全可以达到质的变化:一般用户成长为核心用户。

天地人大作为一个校园 BBS,其主要用户来源就是学校里的学生,是极其稳定的,这个是学校BBS发展的优势所在:不愁相对高素质的用户基础。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校BBS的 进一步发展就局限于学校的规模。在商务拓展上,诸多合作方都觉得,天地人大再大,其影响力也仅仅局限在校园中。如何突破学校的限制,又能很好的保持和校园 的结合,是很重要的。而校外和校内是不容易协调的。当高校BBS社会化后,就少了很多校园的纯净性,同时也难以持续提高对校园用户的吸引力。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