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Twitter作为社区产品的特点

Blogspot Down,就在这里胡乱说两句。

twitter被说是一个好东西,好在哪里?也没有看明白诸人的说辞。大体上介绍一下,twitter是一个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IM、Web等方式发布“我在干什么”这样信息的网站。

特点:提供API,同时可以方便和Blog、IM等工具集成。

那么,为什么会有发布“我在干什么”这样信息的需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把twitter看作是一个社会属性的Web站点,它提供了一个面向个人的发布工具,向自己的好友发布“我在干什么”的状态信息。简单说,这样的信息,只对好友有意义,对陌生人而言,意义不大。进而,现在许多社区的圈子形成后,圈子里的人会分享许多话题外的内容,包括一些琐事,这是现象。本质上,人需要和朋友交流,渴望获得关注。而通过直接通告对方的方式,未免太“二”了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下来,贴出来,然后爱看不看去。这样,就是人需要和认为自己是值得关注的人进行交流,有点拗口……交流需要是对等的,而不是主动的邀请。

这个是需求的产生。twitter是一个不错的社区工具,当然,受语言限制,在非中文圈推行需要时间,但是相信会有很多Clone站出现的,但是,更多的来看,twitter更应该作为社区的功能块,为核心圈子用户制造沟通的条件,缺乏单独的运用模式。

商业价值?目前看不出来,但是至少可以对活跃社区气氛,提高用户粘性有一定的帮助。

社区的运维和产品设计

对虚拟社区的发展来说,运维是最关键的,远远超越了技术的关键程度。很多采用模块化搭建的社区可以成功,核心就是运维。抓的点对,操作手法正确,就有好的发展。但是,是否就因此认为技术不重要呢?非也。运维的很多做法,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直接体现,这样才能对用户从技术的层面予以引导,引导出需要的内容来。如果运维的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能简单的通过单一的形式和用户进行互动,这样的运维是低效率的,肯定会遇到管理成本无限增高的瓶颈问题。我一直认为:维基百科般纯粹的自组织是不行的。
可以根据运维的要求,快速灵活改变产品部署,可以成就一个好社区。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Blogspot Down

嗯⋯⋯无法正常访问了。

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

从OpenID、CardSpace想开去

OpenID是个好东西,CardSpace也是一个类似的玩意,具体的不多说了。下面主要说说展望。

在所有网站都不需要注册,只需要简单选择自己的身份。很好,这个降低了注册的门槛,当然,降低了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许这个简单的改变,会让许多需要身份认证的服务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参见遥控器给电视观看习惯带来的变革)

之前和ox的讨论中说过,用户在一个社区中,可以把在其他社区中的经验、历史进行共享,这样,也更方便其他人对新进入者进行了解。这是一个好应用,用户更容易在不同网站之间迁移,因此,结合XMPP和OpenID,让不同网站的用户可以有沟通的可能,用户除了拥有一个虚拟身份,还可以让其他人通过这个身份和自己联系。进而,各个社区等完全可以坐享OpenID低成本带来的用户,从而更加需要在内容上吸引用户。

进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虚拟人格更加真实化,用户在没有“虚拟个体意识”的时候,会做出很多奇怪的举动,特别是和常理相违背的一些另人费解的举动。很显然,躲在虚拟的面罩后,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而真实化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人性”,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

显然,要进一步发掘用户的能量,这只是很小的一步,但应该是值得注意的一步。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考虑转换主银行账户到中国银行

理由很简单,中国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不依赖于IE。

当前我无理由要求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了少数的Mac用户、少数的Linux用户而转换自己的整套系统,毕竟银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投入产出比。而少数的用户,自然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价值。

致招商银行的公开信这样的请愿,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进而,联想教育部把微软的软件使用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必修,以及我所毕业的那所学校仅提供Windows平台下的上网认证客户端,以及无数网站无视非IE浏览器、无数软件开发商无视多平台的行为⋯⋯

但是,回头想一下,没有人逼迫你用QQ,没有人逼迫你要用某些指定银行的网银,也没有人逼迫你一定要用微软的Office套件处理文档。作为最终用户,不满意的结果就是拒绝使用其软件/服务,抗议啥啊?实际行动从我开始。

银行对自由软件支持情况可以参考这个网页 http://wiki.billxu.com/moin/CampaignBankStatu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