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论坛的信息组织

论坛的早期形式是 BBS,在国外指的是需要通过拨号软件登录的,以ASCII为基础的 BBS 系统,全称是 Bulletin Board System。而在国内,这样的系统逐渐发展为使用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登录的,以 FireBird 为基础的 BBS 体系,国内的论坛还包含了 Internet Forum 这样的产品形态。这里说的传统论坛,主要包括了以上两种类型,尤其是以浏览器为基础的 Internet Forum。相比使用了Tag和搜索等技术的新信息组织方式如群组、博客(群体博客)而言,传统BBS有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

论坛是从网站的留言本发展而来的。早起的新浪,就来源于“四通利方中文论坛”。当时中文网站和中文操作系统基本没有,中国的少数互联网用户是通过四通利方这样一个软件来实现中文的输入和显示。而利方的支持论坛,也就成了当时少数中文互联网用户聚集的地方。

论坛的信息组织是以用户-专题版面-主题-回复来进行的树状结构。

用户是参与论坛的使用者,通过匿名或注册一个用户名-密码组合成为注册用户,参与论坛活动。通常注册用户享受有不同等级的更高权限,包括可以编辑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可以互相之间发送消息等。有的论坛还限制匿名用户的发表、回复甚至浏览的权利。在用户注册上,有采用开放注册,也有通过验证码来防止机器注册,也有采用成员邀请的方式来进行半开放注册。

版面是由论坛管理员设立的对不同类型话题进行区分的容器。其中包含有文章主题、回复以及可能的下属版面。版面也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有权限上的区分。通常若干用户拥有版面的控制权,被称作“版主”,其可以删除、编辑版面中其他用户的文章。

而版面上的文章通常是实用同主题或者时间线性的方式来进行组织的。通过特定的专题来划分文章的类型,用户需要为自己的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类别在特定的专题版面内发表。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原有的版面无法满足用户对某些专题信息查找的需求,就会开设新的版面来容纳。新的版面的成立,主要是为浏览者提供方便的树状导航而非为发帖的用户带来帮助。发帖的用户,其发帖是寻求关注、沟通,希望的是自己的帖子被所有用户看到并回复,因此和阅读者根据特定话题寻找感兴趣的主题参与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带来了困扰众多论坛的“一文多发”问题。

导读页和阅读者的需求
作为阅读者,用户需要在不同版面中跳转来获得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需求也催生了社区的导读页,通过人工或者程序筛选的方式生成当前的讨论热点,集中展现给用户。这样方便了无法投入大量时间的阅读者用户,但是也造成了用户对导读页的依赖,难以看到导读页以下版面的内容。这通常是在导读页(选择的全站精华,可读性强)和版面内容(包含大量的讨论,可读性差)之间没有过渡造成的。用户在看到导读后进入社区,面对的直接是版面,而在版面上却没有发现太多有价值的阅读题材。因而有些论坛加入了版面或者是分区的导读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同时也引出了版面中用户产生的讨论内容的重用这个问题。

用户产生的讨论内容的重用
在论坛中,用户针对某些话题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是因为版面中主题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可读性的话题往往会被大多数不具有可读性的话题所“淹没”,而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因此论坛一般通过给话题进行特定的标记,如使用“精华”等标签。从一定程度上为用户产生的讨论内容提高了重用的可能。同时,“精华”等标记也被用来对用户进行激励,往往辅助以积分的奖励等。但是,仅依靠“精华”标记,还难以满足阅读者对于可读性的要求,依然需要阅读者在没有任何组织的精华文章中进行查找。在没有精华索引的论坛,阅读者往往没有享受到太多“精华”带来的好处,仅是在可读性差的版面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小步。因此又有部分论坛采用“置顶”和置顶精华索引的方式来进行导读。采用版主人工编辑主题,在主题中分门别类对精华文章进行介绍,并提供到相应文章的链接。采用“置顶”的方式来保证文章并不会被讨论所淹没,新浏览用户总是可以在进入版面的第一屏看到精华索引文章。这样的索引就是版面导读的原形,介于版面内容和社区导读的可读性之间。缺点是这样的精华索引往往需要由版主进行人工编辑处理,在更新量大的时候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在阅读者看来精华索引的价值应当是明晰的分类和介绍,以及能够直接在版面视图就可得知最新的更新情况。让论坛的高阶用户来共同维护精华索引会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让少数人整合其他人提供的内容。

新内容和旧主题

当用户再次访问论坛时,就出现了新内容和旧主题的区别。因为用户总是希望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来看同样的内容。因此,指出用户所需要关注的新内容是必要的。通常使用新贴标记来为用户标注其上次访问以来有的更新。但是对于一个有着一定用户数量的论坛,这依然会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因此需要从更新的主次上为用户进行一定的过滤。比如用户需要关心自己参与过讨论的主题后有没有更新的回复。有没有用户直接引用了自己的文章并进行了评论。有没有自己关注的用户发表了新的主题。自己关心的版面有没有可读性强的新文章。这些都可以在用户登录后予以提示,来协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看到期望看到的内容。目前已经有部分论坛在向这个方面进行尝试,以增强互动。

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当论坛不断发展,用户将无法直接接触到每一个其他用户的时候,就产生了圈子和分化。而用户贡献内容,进行互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如果论坛中某个版面中发文的用户都是陌生的,那么新用户将比较难参与进去。这不是通常理解的如果某个版面中只有几个用户在讨论,新用户难以参与,只有当这个版面中的几个用户只活跃在这个版面,和新用户没有产生直接接触的时候,才会造成版面的封闭性,形成圈子和分化。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一个限制,大部分用户可以接纳的新鲜面孔数是在一个范围中。而一个版面上活动的人数,比这个人数略多为好。如果同一个版面(尤其是讨论的话题并不是太广泛的)活跃的用户数量过多,用户容易感觉到“迷失”。——对这些还报有一定的疑问没有想清楚,估计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用户点击“发表”,发表新文章的时候,期待的是自己的发表应该要出现在版面视图的最新文章处,但是当参与讨论的人数过多,可能在撰写文章期间又不断有新的文章发布,则用户将找不到自己发布的文章。或者因为版面视图依照最新回复来排列的列表不断更新,其翻页导致结果不可预期。

求助、分享、分类信息

在论坛上,用户发表主题通常属于求助、分享和分类信息(广告、供求信息),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调查、征集等,但较少见。而论坛的版面-主题的组织也是为以上这些需求进行服务。有一些论坛使用独立的标签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标记,但是这样的标签对发表主题的用户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帮助,仅是为了更好的组织信息为阅读者服务,这样的产品功能错位也导致标签使用并不频繁。而分类信息因分类体系是远大于普通论坛的版面结构,因此通常采用一个外挂的模块来完成,分类信息的提交阅读却因此独立,给用户同样带来了不便。主题-回复这样的信息组织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完成上述需求,仅能满足基本的需要。但是因其逻辑简单,容易学习,因此依然是被各个论坛所采纳。一种改进的方式是采用模板发文的方式,为用户特定的需求提供一些选择性的问答,让用户可以在特定的框架内回答问题而发表帖子,给发文的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阅读者带来了更好的一致性,同时因为信息通过有选择的问题而结构化,更容易在导读中予以集中表现。

Spam、一文多发和离题讨论

以下待补充

3 条评论:

  1. 赞,写的不错。
    open id是什么东东。。

    你是我的互联网导师~~

    回复删除
  2. 你可以看到在 Blogspot 中留言有一个 OpenID 的选项,OpenID是这么一个机制,就是提供一个第三方用户名/密码管理认证。当你在一个网站A需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的时候,留下你的 OpenID(是一个URI),网站A会引导到你OpenID上的地址B,而B中你可能自己设置了管理OpenID的服务商C,那么A就向C请求认证,你在C的页面上登录并授权A来使用你的认证信息,你就完成了登录。

    和以前相比,因为URI是唯一性的,所以不会出现用户名重复的烦恼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在一个地方管理密码,不容易忘记密码。缺点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用户都是使用很少的几个密码组合的。

    回复删除
  3. 感觉 Google 的实现还是有问题。我输入了 OpenID 后,无法改换自己的身份了?

    回复删除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